【JD-CQ4】【競道科技蟲情監測設備廠家,十余年行業經驗,專注于智慧農業發展,高標準農田建設設備的研發與制造,廠家直發,可定制!歡迎詢價!】。
蟲情檢測站如何精準 “捕捉" 害蟲?關鍵技術揭秘
在現代農業病蟲害防控體系中,蟲情檢測站如同 “農田哨兵",能提前發現害蟲蹤跡、掌握種群動態,為科學防治提供依據。其實現精準 “捕捉" 害蟲的核心,離不開多技術協同應用,從誘捕到識別再到數據分析,每一環都暗藏科技密碼。
核心誘捕技術:精準吸引目標害蟲
傳統人工巡查易遺漏害蟲蹤跡,而蟲情檢測站通過 “靶向誘捕" 技術,大幅提升害蟲捕獲效率。常用的是燈光誘捕技術,檢測站配備的專用誘蟲燈并非普通光源,而是根據不同害蟲的趨光特性定制光譜 —— 比如針對鱗翅目害蟲(如棉鈴蟲、玉米螟)的 365nm 紫外光,針對鞘翅目害蟲(如甲蟲)的 450nm 藍光,能精準吸引目標害蟲,減少益蟲誤捕。同時,部分檢測站還搭配性信息素誘捕裝置,通過釋放模擬雌蟲的性信息素,專一誘捕雄蟲,既避免對其他生物的干擾,又能精準監測特定害蟲的種群密度。此外,誘捕裝置下方的 “防逃逸設計"—— 如傾斜式漏斗、高壓電網(非致死性,僅擊暈),能確保被吸引的害蟲全部進入收集倉,杜絕漏網。
蟲情識別與分析技術:告別 “人工計數" 誤差
捕獲害蟲后,精準識別和數據統計是關鍵。傳統人工分揀、計數不僅效率低,還易因人員經驗差異產生誤差,而現代蟲情檢測站依靠AI 圖像識別技術實現自動化分析。收集倉內的高清攝像頭會定時拍攝害蟲圖像,分辨率可達 2000 萬像素,能清晰捕捉害蟲的翅脈、體型、顏色等特征;后臺 AI 模型通過深度學習海量害蟲樣本(涵蓋數千種農業害蟲),可在 3 秒內完成單張圖像的識別,準確率超 95%,不僅能區分害蟲種類,還能統計數量、測算蟲體大小(判斷生長階段)。同時,部分檢測站還配備紅外傳感器,通過檢測害蟲活動軌跡,輔助判斷活體害蟲比例,為后續防治方案(如是否需要緊急施藥)提供更精準的依據。
數據傳輸與聯動技術:實現 “實時預警"
精準捕捉的最終目的是及時防控,這就需要數據的快速流轉。蟲情檢測站搭載4G/5G 無線傳輸模塊,將識別后的蟲情數據(種類、數量、發生時間、地點)實時上傳至區域農業云平臺。平臺會根據歷史數據和閾值模型,自動生成蟲情趨勢圖 —— 比如當某區域棉鈴蟲數量連續 3 天超過防治閾值,會立即向當地農技部門和農戶發送預警信息,同步推送針對性防治建議(如推薦使用的生物農藥、最佳施藥時間)。此外,部分檢測站還與田間物聯網設備聯動,當蟲情達到預警級別時,可自動觸發周邊的智能噴藥機、殺蟲燈等設備,實現 “檢測 - 預警 - 防治" 的閉環,大幅提升防控效率。
從 “盲目巡查" 到 “精準捕捉",蟲情檢測站的技術升級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,更讓病蟲害防控從 “被動應對" 轉向 “主動預警"。隨著 AI 識別精度的提升、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應用,未來蟲情檢測站還將實現更精細的害蟲行為分析,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。
郵件聯系我們:1769283299@qq.com